分类目录归档:科技网络

无线路由器穿墙能力浅析

现在谁家里没有几台电脑或是平板电脑呢?再加上带WIFI的智能手机。所以现在家庭组网由为重要,而解决方法都是无线路由器,无线上网。而选择什么路由器?什么参数由为重要呢?传输速率?54M?150M?300M?650M?数字代表越高就越好吗?或是2.4GHz和5GHZ的发射频率起决定作用?还是天线条数的多少或是粗细确定呢?你可能这种种的疑惑,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无线路由器穿墙能力浅析。

天线才是最重要?

无线路由的穿墙能力一直是广大用户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大家选购时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市场上大多数品牌在提到自己的穿墙能力的时候都不能直接给出能穿几堵墙的准确数据,不过也有一些经销商信口开河随便承诺,但专业一点的人都知道,无线的实际传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墙体结构、材料和环境干扰等等。也有些人说,天线的增益是最关键的,天线好信号就好,真的那么简单吗?

如果真的天线最重要的话,现在的无线路由器市场上竞争的就不是产品的性能,而变成天线之争了。无线的穿墙能力到底该如何评判,用户在挑选无线的时候应该参考哪些因素?笔者就这个问题与相关专家经过了一些讨论,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多天来的学习成果。

天线是无线产品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一个重要的部件,是无线产品通信的基本保障。无论是信号发送还是信号接收,射频信号都是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的形式传递。那么,是不是选择无线产品时,就可以将天线增益作为无线产品性能最关键的的决定性指标?事情并非如此。

首先来看看天线的主要技术指标,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增益值。一般来说,增益越大越好,但受本身尺寸大小的约束,目前无线路由随身附带的天线最大也只有5dBi,市场上的一些主流产品大都已经采用了5dBi的天线,像TP-LINK的TL- WR541G和TL-WR641G天线增益都已经用到5dBi,已经是最好的了,再好就只能外接天线了。而且,无线产品天线主要有两类:内置天线(USB、Cardbus产品用的多)、外置天线(AP/Router、PCI产品用的多),提到几dBi增益都集中在外置天线。还有,天线的重要参数不止增益一项,还有驻波比、输入阻抗​​等。驻波比越小越好,理论最小值为1,一般小于2就可接受,输入阻抗要根据产品阻抗特性来定。 继续阅读

发烧级7.1多声道SONY MDR-DS7500无线耳机评测

之所以推荐这款耳机是因为家庭影院是很多影音爱好者居家娱乐的最佳选择,但在我们看电影大片的时候,打扰到别人是在所难免的,而如果选择耳机的话,普通的双声道设计无疑会让我们的影音体验大打折扣。而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拥有3D环绕音效的无线耳机MDR-DS7500,耳机内置全新开发的芯片组,并配备了杜比定向逻辑II z解码器,可支持7.1声道音频输出。达到AV功放环绕的效果,你还想什么?

索尼MDR-DS7500耳机重量为325克,频响范围为5-25000Hz。尽管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声道耳机,但与之相比,MDR-DS7500不但是无线的,同时还支持Dolby NR TrueHD, Dolby Digital plus, Dolby Digital, Dolby NR professional logic II z, Dolby NR professional logic. x, DTS-HD mastering audio等多项技术,可以与主流AV功放媲美。续航时间可达18小时,3 小时快速充电, 充30 分钟的电池大约可以使用 4 小时。

SONY MDR-DS7500解码器部份,可以模拟 Dolby ProLogic IIz 的环绕声效,将7.1音效以最高 2.4Ghz 无线讯号传送到耳机上,距离约30米范围内。支持 HD 音效如杜比 TrueHD等,亦可支持 PCM 及对应 SONY BRAVIA 电视 HDMI CEC功能。背后有3个HDMI输入及1个输出,同时可当作HDMI分线器用(此功能可以与AV功放机同用一个HDMI线,当MDR-DS7500关闭而AV功放打开时,不用转换线);光纤输入输出及立体声模拟(RCA)输入输出各一;大小尺寸为:252×159×36 毫米(宽*高*深)。

现在让我们慢慢来欣常一下SONY MDR-DS7500的开箱美图:


Sony MDR-DS7500 7.1多声道无线耳机整体外观。是不是挺霸气! 继续阅读

Amazon Kindle 4 开箱记及简单评测

对于电子书爱好者当然知道Amazon Kindle的电子阅读器。虽然没有在国内正式销售,但不影响我们的购买热情。除了无法享受Amazon在线购买及丰富的资料外,其它性价及造型比国内的电子阅读器还是有优越性的。之前我自已使用Amazon Kindle 3,安装的是多看阅读系统,它令我一直很平静地去阅读书籍,而iPad成了我妈及小孩的娱乐学习工具,因为iPad功能强大,无法令我安心阅读,总是想上一会网或是玩一会游戏和刷微博,再者iPad还有点重,不方便携带。

今天在Topming手中拿这台Amazon Kindle 4简单试玩,让我整体告诉一下大家我对于Amazon Kindle 4 的一些感受吧。只是开箱及使用感受。对了,如果你的英文不是很好,推荐使用国内的“多看阅读系统”。


简单的包装,包装箱上就印刷一个Amazon 的Logo。 继续阅读

关于数字家庭的一些看法及了解!

数字家庭有那些设备,如果不发烧的话,一般数字家庭包括有以下设备:一台42寸以上的高清电视机,一套好的功放音响,一台高清播放器或是HTPC,同时还会有一个NAS存储并支持PT下载。如果还有钱发烧的话,选择好的功放音响加上一套高清投影仪。前提是你的客厅够大。本文只是我对数字家庭的一些看法及了解!同时会有些建议。

一、先说说这些设备的网络数据传输。
网络数据传输是数字家庭首要解决的问题,但一般老房子当初装修设计时不会想到这一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不想重新布线的话,那唯有是WIFI无线传输。这时你就要注意了,现在54M速率的无线路由器都不支持高清播放。最起码要150M以上的传输速率,最好是300M的,但300M只是理想状态,如果当你的家中墙体组成折角过多的话,会很大影响传输速率,所以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建议物理布线。

唔,还是要提醒一下,300M速率的无线路由是不支持WEB加密,也就是说不支持桥联,现在有一种信号中继器设备可以解决信号传输距离问题。

二、关于数字家庭的设备
有必要进一台高清投影仪吗?这个投资在于你的资金及爱好,如果你的客厅够大,资金够多,那可以试试。但高清投影仪对环境要求挺高的,如果你的客厅光亮度特强的话,那建议还是入高清电视机吧。投影仪时间长了,彩色还是会有偏差的。 继续阅读

个人密码安全策略

这次在月光博客上看到一篇个人密码安全策略的文章,比我写的好多的,最起码的比我的思路清淅。好文章当然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同时也提醒各位,为了你的安全,有空找个时间修改一下你的密码吧。

我们现在处于网络时代,时常要登录各种网站、论坛、邮箱、网上银行等等,这些访问常需要帐户+密码的身份认证,因此我们不断地注册用户,就有了数不清的网络帐户和密码。大多数人为了便于记忆,习惯只用一个常用的网络用户名、邮箱和密码,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网上的密码我们应该怎么设置,才能相对安全一些呢?

  总的来说,个人密码安全需要遵循如下几个简单的要求:对于不同的网络系统使用不同的密码,对于重要的系统使用更为安全的密码。绝对不要所有系统使用同一个密码。对于那些偶尔登录的论坛,可以设置简单的密码;对于重要的信息、电子邮件、网上银行之类,必需设置为复杂的密码。永远也不要把论坛、电子邮箱和银行账户设置成同一个密码。具体的设置策略如下:

  一、将自己常用的网站分类:大网站、小网站、重要网站、普通网站

  1、大网站

  大网站为可以信任的、安全的网站,例如用户为数亿的几个门户网站(新浪、腾讯、谷歌等),这类网站理论上安全性较好,常规情况下用户密码不易泄漏,并且都会提供绑定手机号功能,这类网站应该不超过十个。

  2、小网站

  大网站之外的网站都算小网站,是不可信任的网站,在上面保存的密码随时可能泄漏,并且可能是密码明文泄漏。 继续阅读

谁动了我的隐私 — 隐私风险初探

现在各大网站发生帐号泄密事情,你还相信你的密码是安全的吗?我们上网还安全吗?我们应注意什么呢?,如何安全上网?这些什么都有待我们去学习及研究。现在转发80sec的一篇文章给大家看看,《谁动了我的隐私 — 隐私风险初探》,希望你能对互联网安全的一些简单认识,全文如下:

[目录]
0×00 前言
0×01 隐私安全初探
0×02 “云”存储隐私风险
0×03 移动终端隐私风险
0×04 隐私威胁对抗
0×05 勺之终极奥义
0×06 结语

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 尼采

0×00 前言
这篇小文很早就有了想法,但由于自己的种种问题,未能完成,就这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了整理和反省的决心,决定一鼓作气完成他,给自己,给他人一些借鉴。

自从信息时代的爆发,各种服务扑天盖地袭来,人们越来越接受将自己的一切置于这个庞大、新奇、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之上,各种服务技术已极快的速度更新换代、更多的生活支持,让人惊奇的同时也让人越来越依赖这个虚拟的世界。老一代的网民也许感触最深,就拿自己来说吧(当然我不是资深网民),email已经不知更新了几代,从最初的SinaMail,到163Mail邮箱再到现在的Gmail;个人信息展现平台,从个人主页,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数码设备,从最初的网吧,到自己的第一台PC,到一屋子电脑、本子,再到各种智能化mobile设备;数码生活无时无刻的在改变,变的简单。有本书是这样说的:人类进步的过程,就是越来越不加思考,已最小的代价去做某件事。互联网真的让人进步了吗?在我看来,人类进步的过程倒更像是一个退化的过程。 继续阅读